蘋果第二財季iPhone銷量已遭遇史上首次下滑,并且很有可能即將迎來連續第二個下滑季度。外媒發表分析文章稱,作為蘋果的第二大市場,中國市場的表現十分關鍵。然而,華為、Oppo等國產廠商的手機不僅性能出色,而且價格低廉,幫助他們蠶食了蘋果市場份額。蘋果為吸引中國等新興市場用戶推出了低價iPhone SE手機,但未達預期。
蘋果iOS系統的封閉性難以為中國用戶提供個性化空間,使得一些用戶轉用Android手機。另外,中國用戶傾向于每兩年對手機升級一次,因此iPhone 6s的推出對他們來說太快了。
以下是文章全文:
對于北京居民聶淼(Nie Miao,音譯)來說, 根本不會考慮花5000塊錢買一部新蘋果iPhone 6s。
這是因為他去年在市中心購買了一套房子,7000塊錢月工資中的大部分會用于支付貸款。聶淼對于他花2000塊錢購買的華為手機十分滿意。
聶淼今年29歲,他的經歷反映出了蘋果在中國面臨的挑戰,該公司的市場份額已遭到國產廠商的蠶食?,F在距離蘋果發布第六代iPhone已經過去近兩年時間了,在此期間,華為、小米等對手已開發出了擁有同樣配置但售價更便宜的手機產品。與此同時,iPhone 6的相對成功加大了蘋果保持增速的難度。
國產低價手機沖擊
在今年4月份預測公司銷售額將連續遭遇第二個下滑季度后,蘋果CEO蒂姆·庫克(Tim Cook)將在7月26日發布第三財季財報時公布下滑幅度到底有多大。中國占據了蘋果大約四分之一營收,該市場的惡化將拖累蘋果銷售額進一步下滑。
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Group在本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,截至5月份的3個月內,華為在中國城市新手機銷量中的占比達到25%,超越蘋果成為按市場份額計算的最大手機制造商。與此同時,Oppo份額增長三倍至8%。
“廉價手機正變得足夠好,”瑞穗證券駐舊金山分析師阿布伊·拉姆巴(Abhey Lamba)表示,他授予蘋果股票“買入”評級,“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做得很好,但高端市場的增長空間并不大?!?
蘋果從今年3月份開始銷售低價iPhone SE機型,部分目的是希望抓住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新用戶。但是拉姆巴表示,目前為止,盡管iPhone SE在發達國家的銷量超出預期,但是在新興市場未達預期。
蘋果中國營收自2011年增長了四倍
在新iPhone于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后,蘋果的中國手機銷量可能會上升,部分原因是App Store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,而且消費者更愿意每兩年對手機升級一次。這也是華為、Oppo為何在今年早些時候推出其新款旗艦機的一個原因,就是要趕在蘋果前發布新手機。
中國App Store收入躍居世界第二
在經歷了去年的中國手機銷量飆升后,蘋果開始受益于App Store的收入增長。研究公司AppAnnie的數據顯示,中國用戶在App Store移動游戲、服務、音樂等應用上的支出已經超過了日本,躍居世界第二。一旦用戶愿意在App Store付費下載應用,他們就更有可能繼續購買蘋果硬件以使用購買過的應用。
蘋果在2014年發布了iPhone 6,鼓勵用戶升級到新手機。iPhone 6s在次年9月發布,對于中國用戶來說,新手機推出的太快了?!爸袊脩舻氖謾C升級周期大約為兩年,”Kantar分析師勞倫·古恩沃(Lauren Guenveur)表示,“沒有購買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的用戶可能會升級到iPhone 7?!?
不過,成本對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影響越來越大。16GB iPhone 6s的起售價為5288元,但是華為高配版P9的售價只有3688元,包括提供64GB存儲空間,配備指紋掃描儀、前后攝像頭。
“和其它手機相比,P9是一款相當昂貴的機型,但是和iPhone相比卻較為低廉,”古恩沃表示,“擁有一部國產手機還能夠讓中國用戶產生一種自豪感?!?
國產手機性能出色
自從蘋果在2007年發布iPhone以來,智能機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。當時,蘋果在推銷iPhone時將其稱之為生活伴侶,但是隨著智能機變得無處不在,消費者關注的重點逐漸轉移到了手機所提供的功能上。
iPhone 6s、P9以及R9配置和價格對比
“如果你看看華為、小米的手機,你會說‘哇,它們真的很棒’,”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約翰·巴特勒(John Butler)表示,“這些手機的電池續航時間長,屏幕銳利,功能出色?!?
2013年至2015年,蘋果中國營收了增長一倍以上至590億美元,并實現了迅速擴張:截至3月底,蘋果在中國開設了35家零售店,高于一年前的21家,將在6月底前再新開5家。蘋果還在努力與中國政府保持良好關系,包括庫克在5月份的訪華以及同時宣布對中國最大打車服務滴滴出行投資10億美元。
然而,蘋果第二財季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下降26%,成為蘋果當季銷售額同比下滑13%的主要原因。分析師預計,截至今年6月的第三財季,蘋果總營收將進一步同比下滑15%。
庫克將大中華區銷售額的下滑歸因于港元的升值。對于赴港旅游的游客來說,港元的升值意味著蘋果產品變貴。但是剔除匯率影響后,蘋果第二財季大中華區營收依舊下降7%。
“蘋果原本期望中國中產階級規模的擴大能夠為公司帶來銷量增長,但是這些人現在反而選擇了國產品牌,”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分析師彭路平(Nicole Peng)表示,“中國國產品牌占據了多數中端手機市場份額。盡管他們并不是直接與蘋果競爭,但是肯定搶走了不少蘋果潛在用戶?!?
和谷歌Android系統相比,蘋果iOS較為封閉,沒有為用戶提供多少個性化空間,這使得蘋果更加難以吸引到有時略顯任性的中國消費者。以張斌(Zhang Bin,音譯)為例,他在2014年棄用了iPhone 5s,轉用魅族手機,然后就再也沒有用過蘋果手機。
“我想讓我的手機擁有更大靈活性:自定義字體和界面,”今年32歲的張斌表示,他是一名北京電腦技術人員,喜歡在Android手機上體驗新應用的測試版,“這些,蘋果一點都沒有提供?!?
另外,蘋果在中國面臨的監管壓力越來越大。蘋果在今年4月份被迫關閉了iTunes電影和iBooks圖書服務,距離這些服務獲準運營僅僅過去六個月。蘋果還在一樁與iPhone 6、iPhone 6 Plus相關的訴訟中輸給了一家不知名的中國公司。“IPHONE”商標在中國也被判可以用于皮革產品中。
“美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很難,”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朱莉·阿斯克(Julie Ask)稱,“中國似乎有用不完的方法為本土公司建立優勢。”